北京權威心理疏導,初中孩子離家出走該不該找回來
主講人:北京權威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,心理咨詢師、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、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。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,具有應用心理學(社會心理學、教育心理學)背景。經過整合以人本主義為中心,結合青少年自身學校人際、師生、同學關系,親子關系,在校表現等綜合全方位因素針對性心理咨詢,同時給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專業性指導,走出了一條獨特而有效的咨詢道路。
各位家長朋友們!今天咱來聊聊一個讓人頭大的事兒:初中孩子離家出走,到底該不該找回來?
想象一下,你正平平淡淡地過著日子,突然就接到消息,說孩子離家出走了。這消息就像一顆超級大炸彈,直接把家長們炸得暈頭轉向,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。這時候,家長們心里就開始犯嘀咕了:這孩子,到底要不要找回來啊?
初中可是孩子從小孩變成青少年的關鍵時期。這時候的他們啊,就像渾身是刺的小刺猬,自尊心比城墻還厚,情緒就跟六月的天氣一樣,說變就變。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小想法,一心想獨立,可又常常分不清對錯,做事全憑一股沖動勁兒。離家出走,說不定就是和家長鬧了矛盾,或者在學校受了委屈,又或者被外面的新鮮玩意兒給勾走了魂兒。
從親情這方面來講,那肯定得把孩子找回來啊!家是什么?家就是溫暖的避風港,孩子離家,就跟小船在暴風雨里迷路了一樣。家長要是不把孩子找回來,這親情的紐帶就得“咔嚓”斷了。孩子在外面,吃不好睡不好,說不定還會遇到各種危險。你就想想,孩子在外面風餐露宿,擔驚受怕的,家長哪能忍心啊?而且孩子離家出走,心里肯定又不安又無助。把孩子找回來,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,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孤家寡人,家長那顆懸著的心也能落回肚子里。
也有人覺得,先別著急找孩子,讓他們在外面吃點苦頭,說不定就能長點記性,以后就不敢再離家出走了。這想法也有點道理哈。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啦,沒吃過啥苦,遇到點事兒就離家出走,以為外面的世界跟迪士尼樂園似的。讓他們在外面體驗體驗生活的苦,知道家里才是最舒服的,說不定能變得懂事點。有時候孩子離家出走就是為了威脅家長,滿足自己的小要求。要是家長立馬就把孩子找回來,還啥都順著孩子,那孩子以后肯定還會用這招對付家長。
把孩子找回來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孩子回來之后,家長得跟孩子好好嘮嘮。得耐心聽孩子咋想的,搞清楚他們為啥離家出走。要是家長自己有問題,比如對孩子太嚴了,或者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,那就得好好反思反思,趕緊做出改變。要是孩子在學校遇到麻煩了,就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。通過這次事兒,得讓孩子知道,遇到問題得跟家長商量,可不能用離家出走這種極端的辦法。
初中孩子離家出走,家長還是得把孩子找回來。這既是保護孩子,也是維護親情。但找回來之后,一定要和孩子好好溝通,幫孩子解決問題,讓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。畢竟孩子就像小樹苗,得家長細心呵護、正確引導,才能長成參天大樹!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